1
|
全力開展招商引資。堅持大中小項目一起抓,圍繞農機裝備制造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主導產業,
鎖定京津冀魯、遼吉蒙黑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區,深入開展“走請”活動,開展靶向招商、全民
招商和產業鏈招商。依托院士工作站、東方龍商務集團等資源平臺引進更多億元以上大項目。發
展“飛地經濟”。每個鄉鎮至少新開工1000萬元以上和3000萬元以上項目各1個。對所有500萬元
以上項目配備“項目管家”,開展保姆式上門服務,全程代辦,倒排工期、掛圖作戰、每周調度。
|
龐河經濟區
經合局
發改局
各鄉鎮
|
張 猛
金 臣
馮玉明
|
2
|
深入推進“一區三園”改革,統籌招商引資和企業管理,完善功能分區,加快八道壕化工產業園基礎
設施建設。
|
龐河經濟區
八道壕鎮
|
張 猛
金 臣
|
3
|
發揮農機協會作用,強力推進農機產業園招商,壯大農機產業集群。
|
龐河經濟區
經商局
經合局
|
金 臣
馮玉明
|
4
|
依托國家地標農產品品牌,加快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,把基地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,延長產業鏈,促進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。
|
龐河經濟區
經商局
農發局
畜牧局
|
金 臣
馮玉明
李巖江
韓 迪
|
5
|
確保企業平穩運行。縣鄉領導包扶重點企業,精心呵護現有企業發展,鼓勵企業家干事創業,扶持壯大民營經濟。
|
經商局
|
馮玉明
|
6
|
加強政銀企對接,加快傳統產業優化提升,推進“個轉企”“小升規”“規升巨”。
|
經商局
市場監管局
|
馮玉明
趙 雷
|
7
|
對優秀企業加大支持力度,促進創先爭優。引導加拿芬等企業擴能增效,支持好為爾等企業提檔升級,
扶持秋谷牧業等企業發展壯大。加快推進八道壕鴻運煤礦采礦許可證辦理,盡快恢復生產。
|
經商局
國土局
|
張 猛
馮玉明
|
8
|
繼續清理“僵尸企業”,盤活閑置資產。
|
龐河經濟區
經合局
|
金 臣
馮玉明
|
9
|
做穩做優糧油產業,完成177萬畝玉米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。鼓勵擴大花生、大豆、圓蔥、中藥材等特
色作物種植規模,新發展棚室3000畝,努力打造“一鄉一業”“一村一品”。
|
農發局
|
李巖江
|
10
|
改善生產條件,新增高效節水灌溉2000畝。
|
水利局
|
李巖江
|
11
|
擴大土地深翻面積,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.8%。
|
農機局
|
12
|
進一步利用承包土地確權和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成果,推動“三權分置”、平臺交易,讓資源變資產、資產變資金、農民變股東。
|
農發局
|
13
|
實施花生產業興村強縣項目,發揮產業融合示范作用。
|
14
|
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,促進耕地質量提升,不斷增加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種和面積。
|
15
|
選樹致富帶頭人,壯大集體經濟,消滅46個“空殼村”。
|
農發局
畜牧局
|
李巖江
韓 迪
|
16
|
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,提高農產品質量檢測水平,擴大對生產經營主體信用監管范圍。
|
17
|
引導農戶生產功能型農產品,實現錯位發展,打造城市“綠色廚房”。建設優質農產品篩選、精包裝、倉儲、冷鏈物流、加工產業鏈,擴大線上銷售,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。推廣農用無人機作業等技術,降低生產成本。發揮東方太空蔬菜基地等示范帶頭作用,擴大種植規模。鼓勵農戶參加農業保險,有效規避風險。
|
18
|
培養黑山本土專家和生產經營能手,帶動鄉村發展、農民致富。
|
農發局
畜牧局
科技局
|
19
|
擴大肉雞、生豬、遼育白牛養殖規模,盡快形成產業鏈。
|
畜牧局
|
韓 迪
|
20
|
強化動物疫病防控,確保無重大疫情發生。
|
21
|
搞活大虎山糧油農資和勵家雜糧物流中心,內引外聯,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展。
|
經商局
市場監管局
大虎山鎮
姜屯鎮
勵家鎮
|
馮玉明
李巖江
趙 雷
|
22
|
建設八道壕京東物流前置倉。
|
經商局
八道壕鎮
|
馮玉明
|
23
|
啟動東小河子市場運營。
|
市場監管局
|
趙 雷
|
24
|
將電子商務作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有力抓手,鼓勵農民合作社、大型商超、實體門店提供網絡訂單配送。
|
經商局
電商辦
畜牧局
|
馮玉明
韓 迪
|
25
|
繼續培育名牌產品,做好錦御香、綠色芳山等“網絡知名品牌”的經營和推廣。
|
26
|
扶持出口企業發展壯大,增加出口品類,全力創建國家級禽蛋出口示范區。
|
27
|
加快推進仙桃人家、蛇盤山、蓮花湖等旅游區建設,發展特色旅游,提升黑山知名度。
|
文化旅游局
|
王 華
|
28
|
在城區新增視頻探頭92處。
|
公安局
|
張運昌
|
29
|
改造縣城20棟老舊樓供暖管道。新建、改造縣城雨污管網16公里。安裝縣城北出口路燈47盞。
|
住建局
|
張 猛
|
30
|
新植、補植樹木1萬株。
|
31
|
以點帶面,進一步加強物業管理。
|
32
|
鞏固創衛成果,爭創國家級衛生縣城。
|
衛計局
|
崔 恒
|
33
|
逐步增加電子屏和公共廣告櫥窗,廣泛傳播正能量和便民信息。
|
執法局
|
張運昌
|
34
|
繼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,完善公共服務功能,縮小城鄉差距。
|
財政局
交通局
|
張 猛
馮玉明
|
35
|
堅持依法征稅、綜合治稅,強化稅收管理。加強重點行業企業排查,深挖稅收潛力,堵塞征管漏洞。
|
稅務局
|
張 猛
|
36
|
培植新型財源,增加收入活力。嚴格預算編制,強化預算執行。全面實施績效管理,使財政資金花得
其所、使用安全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,嚴控一般性支出。大幅壓減“三公”經費,盤活沉淀資金,保障
基本民生、重點項目支出,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。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,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
險。
|
財政局
|
37
|
加強貧困人口信息采集和動態管理,做到應納盡納。加快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,實現剩余貧困人口和
貧困村全部脫貧銷號。
|
扶貧辦
|
38
|
繼續開展產業扶貧,擴大金融扶貧,扎實推進“五個一批”和行業扶貧。
|
扶貧辦
行業扶貧部門
|
張 猛
|
39
|
更加關注弱勢群體,提高救助標準。
|
民政局
|
張 猛
|
40
|
推動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軌。
|
人社局
衛計局
|
張 猛
崔 恒
|
41
|
繼續做好退役士兵優撫安置工作,完成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采集。
|
民政局
|
張 猛
|
42
|
積極落實人才和就業政策,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,引進管理技術人才,為加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|
人社局
教育局
|
張 猛
崔 恒
|
43
|
繼續開展學前教育建設年活動,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,強力推進高中質量提升,不斷探索職業教育創新發展。加強教師培訓,嚴厲整治在職教師有償補課,提高隊伍整體素質。
|
教育局
|
崔 恒
|
44
|
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,加快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進程。開展城鄉醫院對口支援,加強基層服務能力建設。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,強化疾病預防控制。
|
衛計局
|
45
|
加大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,開展建國70周年主題紀念活動和文化惠民活動。
|
文化旅游局
|
46
|
投資1.5億元,實施城鄉道路建設工程。維修改造縣城陵園路、光榮路等12條道路,新建龐河堤
頂路,向小小線延伸。大中修干線公路2條22.4公里,新建農村水泥路220公里,維修農村公路
120公里。
|
住建局
交通局
財政局
|
張 猛
馮玉明
|
47
|
投資6000萬元,實施縣生活垃圾填埋場提標改造工程,引進先進技術,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。
|
住建局
|
張 猛
|
48
|
投資2100萬元,實施黑山北站客運站建設工程,同步完善客運廣場,實現高鐵與汽車零換乘。
|
鐵建辦
|
馮玉明
|
49
|
投資1700萬元,實施龐家河下游人工濕地建設工程,建設人工濕地165畝,提升龐家河水質。
|
環保局
|
50
|
投資1300萬元,實施縣城黑臭水體治理工程,對濱鐵路北、農電小區東和慧鑫佳苑南排水明溝進行治理,徹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。
|
住建局
|
張 猛
|
51
|
投資400萬元,實施廁所建設工程,維修、新建縣城水沖公廁10座,建設農村無害化廁所2000座。
|
住建局
衛計局
|
張 猛
崔 恒
|
52
|
投資400萬元,實施人防教育展館擴建工程,全面普及人防知識。
|
人防辦
|
賈長城
|
53
|
投資300萬元,實施南湖公園維修改造工程,利用污水處理廠中水改善水質,完成清淤筑堤、甬
道硬化、荷花廣場和旱冰場改造,進一步綠化、亮化、美化。
|
住建局
|
張 猛
|
54
|
投資1.3億元,繼續實施南部干道建設工程,確保年底建成通車。
|
交通局
|
馮玉明
|
55
|
投資1650萬元,繼續實施大虎山區域中心敬老院建設工程,解決6個鄉鎮五保老人的養老問題,
實現全縣五保老人全部入住樓房的目標,并大力推動醫養結合、簽約服務。
|
民政局
|
張 猛
|
56
|
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。
|
統計局
|
57
|
全面落實“三集中、三到位”,進一步精減審批事項和條件,清理規范各類證明,壓縮辦理時限,擴大“一網通辦”范圍。
|
審改辦
審批局
|
58
|
完善審管分離后事中事后監管和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。
|
審批局
有關監管部門
|
59
|
堅決打好“掃黑除惡”攻堅戰,加大案件辦理力度,深查背后的“保護傘”。
|
公安局
|
張運昌
|
60
|
提供多層次的公共法律服務,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和互聯網金融詐騙。
|
司法局
法制辦
|
張 猛
張運昌
|
61
|
穩妥做好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。
|
民政局
|
張 猛
|
62
|
依法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,確保“減存控增”任務如期完成。
|
信訪局
|
63
|
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體系,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,推進安全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,扎實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。
|
安監局
|
64
|
提高應急救災減災能力。
|
民政局
應急辦
|
65
|
繼續創建食品安全縣,全力保障食品藥品安全。
|
市場監管局
|
趙 雷
|
66
|
落實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。
|
環保局
|
馮玉明
|
67
|
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建設,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。
|
農發局
|
李巖江
|
68
|
擴大河長巡河成效,開展水利工程確權劃界和河庫“清四亂”。
|
水利局
|
69
|
加強縣污水處理廠、大虎山和八道壕污水處理廠監管,確保達標穩定運行。
|
住建局
|
張 猛
|
70
|
繼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,完成75個村垃圾分類工作。
|
農 辦
|
李巖江
|
71
|
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。
|
環保局
|
馮玉明
|
72
|
全面完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。
|
畜牧局
|
韓 迪
|
73
|
繼續鞏固造林成果,植樹造林3萬畝。
|
林業局
|
李巖江
|